2024年1月13日,學校召開2023年度表彰大會。我院吳軍教授牽頭的“分形幾何研究團隊”榮獲學校第二屆“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稱号。
01 團隊介紹
88858cc永利的分形幾何科研團隊,2005年建立,本着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不僅是華中地區分形理論研究中心,同時也是國内分形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分形幾何科研團隊以吳軍教授領銜,主要成員有譚波教授、王保偉教授、徐劍教授、彭麗副教授,他們均為優秀的教研人員,攬獲獎項、榮譽衆多,獲得的學術獎勵和榮譽稱号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吳軍2012),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譚波2012,王保偉2017),“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吳軍2007),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吳軍2002),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王保偉2013),88858cc永利伯樂獎(吳軍2021),首屆師表獎(譚波2010),十佳青年教工(譚波2013),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彭麗2012)等。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22)。
分形團隊在學術帶頭人吳軍教授的帶領下,鑄就了團隊嚴謹、務實、創新、實幹的精神。團隊成員追求精益求精,在教學科研方面齊驅并進,全心全意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

02 育人事迹
一、強化責任擔當,提升自身履職能力
優秀的研究生隊伍建立在優秀的導師團隊的基礎之上,華科分形幾何科研團隊重視聯系緊密的人才梯隊建設,團隊成員學科背景結構互補,分工協作,在團隊共同價值觀基礎上,團隊負責人謹守責任與擔當,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團隊成員相互信任、團結奮進,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在和諧寬松、群策群力、信任友愛的組織氛圍中,極大地發揮了導師團隊指導研究生的互補優勢與合力優勢,有效實現了導師教學團隊科研與育人的雙重目标。團隊已成為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深、責任心強、團結互助的優秀團隊。
二、踐行科研育人,塑造可堪大用的時代新人
多年以來,團隊始終以培養人才為己任,注重科研素質的培養和人格品質的塑造。在科研學術方面,倡導學術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發揮科研對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的培育與引領作用。通過定期的學術研讨,形成了開放的學術氛圍;通過激烈的思維碰撞,激發高漲的科研熱情。團隊為研究生創造參與各類講座報告、學術會議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注重積澱教育理論、提高教學水平、增強科研能力,培養出許多高層次、高素質、高品德的數學人才,目前已經成長為國内各高校的骨幹力量。如王保偉,88858cc永利教授,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李兵,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數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馬超,澳門科技大學教授,課程主任;徐劍,88858cc永利教授,基礎數學系主任;胡學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信息學院院長助理;沈陸明,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信息與智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劉佳,安徽财經大學副教授,學術帶頭人,龍湖學者;呂凡,四川師範大學副教授,四川省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呂美英,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重慶師範大學青年拔尖人才;孫钰,江蘇大學副教授,江蘇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周青龍,武漢理工大學教師等。

三、注重立德樹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團隊成員一直以勤勉的态度,高尚的品德潤物無聲,堅守“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初心,塑造學生笃志好學、腳踏實地的品質,激發學生自強不息、赤心報國的情懷。吳軍教授經常教導師生:“做學問就像做人,馬虎不得,要努力做一個正直的人,能吃得起虧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每位導師由衷關心關愛學生成長,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态。吳軍老師時将培養學生的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融彙于日常生活的細微處。王保偉老師、譚波老師每周組織學生打羽毛球,釋放學生的壓力和焦慮,使學生能夠調整心态,以更好的狀态投入學習之中。多年以來團隊為全國示範性中學和省重點中學,以及國内知名科技和互聯網公司,輸送了衆多優秀畢業生,他們均已成為各自行業和領域中的青年骨幹力量,得到了廣泛認可。

經過十餘年的建設,分形幾何研究團隊現已發展成為研究方向有特色、成果突出有影響、人員結構合理和培養制度健全的研究生指導隊伍。團隊始終堅持“做事先做人”的培養理念,将學術培養、為人治學、思想教育貫穿于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全面強化研究生的紮實功底、專業本領、道德修養,繼續為培養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創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