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88858cc永利概率統計碩士黨支部20名研究生黨員前往武漢革命博物館參觀,開展“尋紅色印迹,數時代新風”主題黨日活動,實地重溫黨史,錘煉黨性。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于武昌紅巷13号,下轄武昌農講所、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會址、起義門、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等五處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是風雲1927年的重要見證。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現武昌農講所舊址紀念館中,大家緬懷和了解毛主席在農講所的豐功偉績;在毛主席于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辦公地兼居所——現毛澤東舊居,大家實地感受偉人生活中的一面;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大家共同學習中共五大的那段曆史,作為那個曆史時期湖北革命運動的指揮機關,中共五大會址承載着太多革命紅色故事和先輩精神;在紀律建設博物館,大家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共産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加強紀律建設的曆史脈絡,并進一步明确了黨組織的紀律要求。

中午十二點,大家乘坐大巴返回學校。這次走進武漢革命博物館的活動,大家通過實地學習黨史和革命先輩精神,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意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入黨初心。附部分支部同學感想:
鄧良聰:參觀武漢市革命博物館讓我對共産黨的早期在武漢曆史有了更多了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這裡是毛澤東所創辦的一所培養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在這裡我看到了很多學員寫的家信,從中我能體會到共産黨人視死如歸的決心和對家人的思念;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最後隻留下了名字甚至連照片也沒有,但這些名字卻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才有我們美好的今天。今年已經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但是黨和人民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些英雄。作為當代的學生黨員,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努力把國家建設地更加美好。
王晶:先烈們的二十歲,建學校,幹革命,挑起民族發展的重擔,肩負國家繁榮的使命。生命短暫卻光輝燦爛。多少人,苟且一世,枉活一生。隻有把個人的生命,同民族命運相結合,把個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有利于社會,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後世的事業中去,才能釋放最大的光芒。先烈們雖然很早就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但得以後世傳頌,青史留名。人活一世,能在世上留下點痕迹,還有什麼比這更光榮的事呢?
宋亞恒:武漢革命博物館中夏明翰烈士的《就義詩》令我感觸頗深。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首詞雖然早有耳聞,但是在現場看到還是令我頗為動容,它充分體現了一個使人作為一個革命者,為捍衛自己的尊嚴和理想的英雄氣概,體現出了一個共産黨員對人民、對共産主義事業的赤血丹心。這份愛國熱情是我們廣大學習的楷模,也永遠是人民的模範。
文稿|周妍敏、餘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