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第56次《中國科學:信息科學》前沿學術沙龍在武漢成功舉辦。本次學術沙龍以“複雜系統控制及應用”為主題,由《中國科學:信息科學》編委會主辦,88858cc永利、數學與應用學科交叉創新研究院聯合組織承辦。

來自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大學、88858cc永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工程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等十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青年教師、研究生等七十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本次學術沙龍。

開幕式由88858cc永利副院長吳付科教授主持,他代表承辦方對每位與會專家和學者以及學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數學與應用學科交叉創新研究院院長郭照立教授介紹了88858cc永利數學學科和交叉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曆程,并對專家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副主編張紀峰研究員緻辭,他強調了創建和發展國内期刊的重要性,就國内期刊的品牌和體系建設和發展發表了深刻見解,并誠摯希望國内專家學者繼續大力支持中國期刊的發展。

本次沙龍邀請九位專家學者開展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首先清華大學周彤教授報告題為“非均勻、慢采樣下的網絡化系統結構辨識”,引入一種基于輸出連接的大規模網絡化系統描述方式,給出網絡化系統結構可辨識的判斷方法,提出一種不依賴于采樣間隔和速率的網絡化系統結構估計方法,讨論其在非同步采樣、非線性網絡化系統等的推廣。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汪小帆教授以“智能時代的網絡科學:機遇與挑戰”為題,報告重點闡述了人工智能在網絡科學中的應用前景,包括值得注意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山東科技大學孫振東教授進行了“切換線性系統的安全攸關設計”的報告,針對連續時間切換線性系統,發展了相應的系統分析方法,通過綜合優化系統的暫态和漸近性能,探索凸安全區域和非凸安區域的基本性質,給出構造性的算法設計。
東北大學楊東升教授線上開展了“主動磁懸浮系統控制方法與技術”的報告,報告針對磁懸浮控制中電-磁-熱-力的模型與控制問題,建立了磁浮電系統分數階模型,并提出了轉子位移壁壘控制方法,為磁懸浮軸承轉子的模型建立與轉子位移控制器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華東理工大學唐漾教授以“微納星群信息自主傳輸、協同觀測與決策優化”為題,從星群網絡中信息路由機制、節點間信息分享方式和星群中信息智能應用三個層次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大連理工大學趙旭東教授報告介紹了仿海膽機器人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果,為機器人技術在應對複雜環境挑戰中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中原工學院校長、北京理工大學夏元清教授以“State estimation and fault diagnosability for multi-sensor cloud controI systems”為題進行了線上報告,并介紹了其團隊在多傳感器雲控制系統的狀态估計和故障診斷領域的前沿成果。
北京理工大學孫健教授線上報告介紹了網絡化系統數據驅動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包括網絡化系統的數據驅動事件觸發控制與自觸發控制、拒絕服務攻擊下的數據驅動彈性控制、基于軌迹預測的數據驅動自觸發控制、 基于噪聲數據的魯棒LQG控制器等内容。
華南理工大學鄧飛其教授的線上報告分享了對随機現象與随機系統模型的理解,介紹了他關于滞後随機系統控制理論的近期相關研究。

最後,88858cc永利副院長吳付科教授代表承辦方作總結緻辭,宣布本次會議圓滿落下帷幕。此次學術沙龍的成功舉辦,為複雜系統控制及應用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專業的學術交流平台,為我校信息科學的學科發展提供了積極助力。